1993年,王利峰出生在东阳市江北街道凤凰社区的一个普通的家庭。新生命降临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,孩子小儿脑瘫的打击就袭来了。

  平凡的一家人,在命运面前,却非凡地勇猛。小利峰4岁还不会走路、说话。爸爸王生龙和妈妈陈爱芳每天除了要带他进行康复治疗,还坚持用自行车载着他去公园、江滨、山边,接触外面的世界。他们发现,小利峰在人多的地方更愿意做康复训练动作。就像影片《阿甘正传》一样,小利峰在亲情的鼓励下,站直了身体,扔掉了辅助器械,摇摇摆摆地跑了起来。这一跑,王利峰就跑进了残疾人运动会的冠军领奖台,跑到了马拉松赛场。

 

  对很多人来说,用长跑挑战身体的极限难免痛苦。对三级残疾的王利峰来说,即使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摔倒,跑步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。它承载了他的快乐、骄傲、亲情、友情、期待和远方。心里甜,命就不苦。从2015年第一次在横店跑马拉松开始,王利峰已经完成了20场半程马拉松,他越跑越快,越跑越远……

  往前跑,爸妈在!

  1岁都抬不起脑袋的王利峰,曾经让王生龙和陈爱芳忧心忡忡:孩子不会就这么在床上躺一辈子吧?有人劝他们再生一个孩子,他们压根没动心:“如果再生一个,我们就更没心思照顾峰峰了。”

  为了王利峰的康复训练,父亲花光了积蓄,母亲辞去了工作。她日复一日地陪着孩子做着单调的训练动作,看着他一点一滴的进步。王利峰4岁那年终于喊出了“妈妈”,陈爱芳至今说起那一幕还眼泛泪光。此时的王利峰还不能稳稳地站立,但王生龙和陈爱芳已经有了信心和计划。

  几乎每天,他们都要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跑六七公里,看到他摇头晃脑地露出兴奋的表情时,就把他抱下车。不顾周围人打量的目光,让他试着迈开步子。“别怕,爸爸妈妈在,往前走!”日子过得很慢,但王利峰终究还是会走了,在他5岁那一年。那时候,看他走路,会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,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,他就“噗通”一声整个人栽倒了。直到8岁上小学后,这种情况才开始好转。

  从家到学校,有2公里路。王利峰都是和妈妈一起跑着去上学的,放学后再跟着妈妈一起跑回家。王利峰跑步的姿势很奇怪,腿有点瘸,胳膊吊着,头歪向一侧,有时候还会流口水。一开始,总有人在边上指指点点的。王利峰不懂,陈爱芳也像没看见一样。一个跑得歪歪扭扭的男孩,一个背着书包陪跑的妈妈,很快就成了校门前最抢眼的风景。“往前跑!爸爸妈妈在!”陈爱芳文化程度不高,说话嗓门不高,但在带孩子跑步这件事上,她一直在温柔地坚持着。她没有看过《阿甘正传》,但她就像影片中的母亲一样,不停的用“向前跑”激励着孩子,让原本孱弱的孩子跑出了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内心。

  这正是王利峰爱上跑步的原因。说起跑步,他就会想到父母陪着他跑步的画面。即使后来他跑步已经不容易跌倒了,王生龙和陈爱芳还是用陪跑来给儿子打气。“记得2015年10月1日,我一大早就跟着跑友去参加一场跑步活动。天下着雨,我跑得气喘吁吁。经过家边上的小区时,没想到爸爸妈妈就在路旁等着。我跑过去的时候,我妈就陪我跑了,我爸开着电动车在我们后面慢慢地跟着……”王利峰回忆这一幕的时候,嘴角一直上扬着。奔跑就是阿甘的那盒巧克力,他不停跑,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,但他知道温暖的亲情一直都在。

  5岁才会走路,他在跑道上逆袭

  王利峰曾经有很多不如其他孩子的地方,最让王生龙和陈爱芳操心的,就是走路。同龄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,王利峰还站不稳,当父母的,怎么能不着急?不过,让他们欣慰的是,付出了数百倍的努力后,王利峰把短板变成了优势。

  王利峰有很多奖牌、奖状,都和跑步徐有关。采访这天,他特意展示了出来,摊在桌子上,满满当当,琳琅满目。在几十枚奖牌中,他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枚奖牌。他自豪地抚摸着上面的“金牌”刻字,他清楚地记得获得它的时间是2002年。每天奔跑在上学路上的他和妈妈,那时候已经在学校里跑出了“名气”,东阳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得知后,就推荐他参加了金华市残疾人运动会。没想到,9岁的王利峰一跑就跑了第一名。从小习惯于比别人慢的他异常兴奋,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,自己可以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。

  从此以后,他就开始了在跑道上的逆袭。小学毕业时,他已经获得了两届金华市残疾人运动会的金牌,400米、800米、1500米、跳远都是他的强项。体育课也从他最害怕的课,变成了最喜爱的课。

  上了初中后,因为距离远了,课业负担重了,王利峰不再跑步上学放学。但只要一有空,他就会到学校操场上跑几圈。说来也奇怪,只要踏上跑道,感觉到迎面而来的清风,他的心情就会好起来。他说,生命在于运动,跑步让他感受到自己蓬勃的生命力。东阳市残联工作人员韦青说,很多脑瘫残疾人一生都坐不起来,更不用说跑了。“王利峰是幸运的,也是了不起的,从不会走到跑20个半程马拉松,其中的精神力量不言而喻。不屈不挠,才能自强自立。”让人难忘的,还有他和家人的乐观。脑瘫康复中那么多痛苦,王利峰和家人都一语带过。说起那一次次艰难的进步,他们总会提到跑步中那一幕幕“小确幸”。

  生活因奔跑而不同

  被跑步改变的,还不止这些。

  毕业后,王利峰进入一家福利企业工作。原本单调的生活,因为跑步变得缤纷起来。2015年,他在横店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。到达终点的一瞬间,他再也坚持不住了,瘫倒在地上。缓过气来,他哭着给爸爸打了个电话:“爸爸,我‘跑’完马拉松了。”电话另一头的王生龙比儿子还激动:“我从来没想过他能跑马拉松。20多公里对他来说太不容易了!在那之前,他从未一次跑过5公里以上。”

  成绩虽然不如意,但他结识了一群热心跑友。从此,除了家庭之外,王利峰又找到了另一种归属感。

  60多岁的跑友楼伯常以自己的年龄鼓励他,有如兄长的“卡特”队长组织活动时总不忘“顺路”接送他,队友“春生哥”在赛场上为他殿后,帮他完成了最好成绩的突破……4年来,王利峰的马拉松足迹已经跑遍了金华各县(市、区),跑到了杭州、丽水等周边城市,平均每年跑5场半程马拉松。赛场上,他享受跑步的过程、励志与娱乐并存的氛围。赛场外,他和跑友们相伴出游,看到了更多的风景,他的世界也变大了。

  因为跑步,不善言辞的王利峰开始用美篇记录难忘的经历,不知不觉地开始叩问自己的内心深处。因为跑步,当了20多年宅男的他,每个周末都有人约,还参加了跑友们组织的派对、年会。因为跑步,以前连说一句完整的话都费劲的他,走上舞台,通过演讲分享自己的跑步经历和心得,还是脱稿的。

  跑步,让王利峰拥有了不同的人生,他说他会一直跑下去。

  (来源:金华新闻网 金华日报记者 陈丽媛)